在手術切除腦瘤的過程中,往往由于腫瘤組織與腦組織的粘連,手術中不可避免會造成一些顱神經(jīng)組織的受損,從而產(chǎn)生一些相應的后遺癥,如斜視、語言不利和運動不靈等癥狀。
近日,廈門眼科中心斜視與小兒眼科任小軍主任團隊就為一例因腦瘤手術引起的斜視患者順利實施了顯微斜視手術。
腦瘤手術后遺癥引發(fā)的“眼睛癱瘓”
來自三明的張女士是一名護士,8年前她做過一次腦瘤開顱手術,雖然手術順利地取出了腦部腫瘤,但張女士卻因手術無法避免的后遺癥引發(fā)了左半身偏癱。經(jīng)歷過腦瘤手術獲得新生的張女士并沒有被偏癱打敗,在她堅持不懈做康復的努力下,張女士左邊的肢體最終恢復自如活動的能力。
好景不長,由于腦瘤手術后遺癥發(fā)生的不確定性,不久之后,張女士的左眼“癱瘓”罷工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左眼變小,眼皮下垂,而且黑眼珠也不會往下轉,變得要低頭才能正常地看東西。
張女士沒有猶豫,馬上就找到了當?shù)氐尼t(yī)院去檢查,醫(yī)生為其檢查后卻因病情復雜無法確診治療,建議她到更大的醫(yī)院去看看。
于是,張女士選擇到廈門眼科中心試試看,原本張女士以為自己只是上瞼下垂,沒想到經(jīng)過廈門眼科中心斜視與小兒眼科的任小軍主任檢查發(fā)現(xiàn),張女士其實是患了特殊類型麻痹性斜視。
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她沒有放棄,果真治好了斜視
任小軍主任解釋說,因為張女士曾是腦瘤患者,而且做過腦瘤手術,有可能損傷到了她的左眼球肌肉和神經(jīng),導致眼球“癱瘓”無法自如活動。任小軍主任建議張女士可選擇通過顯微斜視手術恢復黑眼珠的位置。
但是,當張女士回家與家人商量卻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勸她別再折騰自己了,好不容易偏癱好了,再手術會不會又發(fā)生什么問題出來。包括連身邊的朋友也勸她不要做,都說能看見就好了。可是,張女士不想放棄,最后她毅然決然再次來到廈門眼科中心并接受了顯微斜視手術。
任小軍主任團隊都被張女士的果敢打動,加上張女士的手術會比較復雜,因此,為了制定手術方案,他們專門召開了討論會,借鑒了一些國際上的新手術技巧,最終決定借用力學的原理,通過對上下直肌做個靈巧的轉位來恢復黑眼珠的位置。
最終,術后的各種檢查結果顯示,手術達到了預期。張女士也表示很滿意,很感激任小軍主任以及她的團隊幫助她重新恢復了生活的自信。
【鏈接】什么是顯微斜視手術?
以往斜視手術多是在肉眼下進行,自2000年始,廈門眼科中心斜視矯正手術就已進入顯微微創(chuàng)領域,顯微斜視手術在全省獨樹一幟,并進入國內(nèi)外同行業(yè)技術水平。
在顯微鏡下實施斜視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切口小、操作準確、精細;可分離、保留睫狀血管,使分次進行的手術一次完成;組織損傷輕,術后傷口愈合快,并發(fā)癥極少;手術中應用可吸收縫線,術后不用拆線等,與以往肉眼下斜視手術相比較,有諸多優(yōu)越性。大大提高斜視手術的手術質量,不會使斜視患者因以往肉眼下術后反應重,愈合時間長和并發(fā)癥而造成對手術的的緊張、恐懼和不適感。另外,斜視顯微手術是在眼球壁上進行肌肉的調整手術,手術操作不進入眼內(nèi),安全性高,一般對視力無影響,患者術后基本保持術前的視力和屈光狀態(tài)。同時,眼球的運動也不會因為手術而受到限制,術后能像正常眼球一樣轉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