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早上,廈門眼科中心眼表與角膜病???,一名小女孩因左眼同時罹患“角膜條狀變性、繼發(fā)性青光眼、陳舊性眼外傷” 三種眼疾而被緊急收治入院。由于病情嚴重,女孩左眼角膜混濁發(fā)白,近乎失明。必須立即進行手術,盡可能保住左眼視力,改善外觀。
女孩名叫小舒(化名),來自江西,今年11歲。為何小小年紀,卻面臨如此遭遇?廈門眼科中心業(yè)務副院長吳護平教授細問之下才知道,罪魁禍首竟與十年前的這件事有關。
十年前
木板戳入左眼 無奈摘除晶狀體
小舒從小就活潑好動,十分惹人疼愛。但父母忙于生計,常常無暇顧及。
都說童年伴隨著險象環(huán)生匪夷所思的危險,一日,一歲大的小舒在家獨自玩耍時,左眼不慎被正在玩弄的木頭劃傷。由于年紀小,不善表達,哭聲停止后,父母以為沒事了。
不料,幾日后,小舒的左眼不斷紅腫流淚,到醫(yī)院就診時,眼部受創(chuàng)嚴重,且已過 治療時機,無奈只能接受摘除晶狀體的手術治療,對視力造成了永久損害。
十年后
青光眼、角膜變性都來了
十年間,因為眼外傷的關系,小舒黑亮的眼眸失去了深邃的色彩,逐漸變白、渾濁。生活中,一直受到他人的冷眼相待。
“最近更糟糕了!除了眼前一片霧蒙蒙的白色外,還常常眼球脹痛得厲害”。
經過一系列專業(yè)的眼科檢查,吳護平教授為小舒作出了明確的診斷:左眼角膜條狀變性、繼發(fā)性青光眼、陳舊性眼外傷,當下視力手動10cm。
“這種情況在門診中并不少見。此時做角膜移植,對提高視力已經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能修復渾濁變白的瞳孔和虹膜。大部分情況下會選擇眼球摘除眼臺植入。但很多情況下摘除眼球對這樣的年輕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也難以言喻。” 吳護平教授建議,患者目前還有角膜變性的情況,為了保住眼球,改善外觀, 的治療方法就是“左眼角膜墨染術(部分板層角膜移植聯合層間墨染術)!”
最后,經與家屬溝通協(xié)商,吳護平教授為小舒實施了手術,手術過程順利。
術后第二天復查,小舒病情恢復良好,角膜新生血管有所消退,角膜由渾濁變得清亮,左眼角膜顏色與正常人無異,展露了自信與快樂!
拓展閱讀:角膜墨染術(部分板層角膜移植聯合層間墨染術)
這是一種新型的角膜美容手術,它是板層角膜移植術和角膜刺墨術的結合。以往染色都是表面針刺法,這種方法容易脫色而且染色不均勻。廈門眼科中心業(yè)務副院長吳護平教授作為角膜病診療、手術方面的經驗專家,對角膜染色方法進行了革新,開展了“角膜層間染色”的治療方式,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應用此種方式染色后顏色不易脫落,從外觀幾乎全分辨不出經過治療與健康眼睛的區(qū)別,讓越來越多角膜變性患者重拾信心。
專家簡介
吳護平(主任醫(yī)師)
廈門眼科中心業(yè)務副院長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二全天、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眼表與角膜病科主任、科教部主任、廈門大學醫(yī)學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95年畢業(yè)于山東濰坊醫(yī)學院,獲眼科學碩士學位,并于同年分配至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工作至今。長期奮斗在眼科臨床第一線,在眼表與角膜手術創(chuàng)新及相關基礎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在國內外雜志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發(fā)表在IOVS、《中華眼科雜志》等一流雜志論文20余篇,專利2項,主編專著2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及廈門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項,廈門市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1項,總經費近700萬。先后8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現任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免疫學組委員、海峽兩岸醫(yī)藥衛(wèi)生交流協(xié)會眼科專業(yè)委員會常委及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為廈門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廈門市第五批及第七批拔尖人才、廈門市首屆十佳青年醫(yī)師、廈門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中華眼科醫(yī)學雜志》通信編委,中國眼表疾病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