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知識
2025-02-22
廈門園博苑免費領鮮【文章導讀】眼底出血是常見的導致視力下降的眼病之一,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血壓、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更易出現這類病變,若治療不及時可致失明。但臨床上,白睛混赤易被誤以為是眼
眼底出血是常見的導致視力下降的眼病之一,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長期血壓、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更易出現這類病變,若治療不及時可致失明。但臨床上,白睛混赤易被誤以為是眼底出血而引起患者及家屬的恐慌。專家解釋稱,其實白睛混赤本身不會造成失明等嚴重后果,如果不反復出血,數天后顏色逐漸變?yōu)榈S,一般十天左右可以消退,不留痕跡。
事件:老人眼出血嚇壞家人
日前,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一伙人擁簇著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出現在醫(yī)院門診處,他們緊張地對護士和醫(yī)生說道:“我家老人眼底出血了!請先讓醫(yī)生給他看看吧!”
可眼科中心專家在就診是發(fā)現,盡管老人神情緊張,但其神智依然很清晰,步態(tài)也很平穩(wěn),只是左眼白睛有些發(fā)紅,眼底左動脈硬化卻沒有出血,左眼球結膜下積血隆起。
實際上,老人在問診的過程中也一再強調自己的視力沒有改變,這次眼睛出血,他自己沒感覺,反而是家人發(fā)現的。不過,他承認自己有習慣性便秘、高血壓病史,但嫌麻煩,只是想起來才斷斷續(xù)續(xù)吃點藥。
“不用緊張,這不是眼底出血,所以沒影響到老人的視力。”但眼科中心專家叮囑老人和家屬,一定要帶他到內科診治高血壓,按醫(yī)生的指導規(guī)范用藥控制血壓。
專家解讀:白睛混赤多為眼部炎癥或外傷引起
“其實白睛混赤只是眼表的出血,如果是眼底出血,可就麻煩多了。”眼科中心專家解釋稱,白睛混赤是白睛血絡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的眼病,但臨床上很多人會誤認為它是眼底出血。嚴格地說,結膜下出血不是單獨的眼病,只是多種眼病的癥狀。出血常僅僅局限于一眼,由于病因的不同可發(fā)生于不同年齡段。結膜下出血的邊界清晰,常成片狀或團狀,也有波及整個球結膜的。量少則呈鮮紅色,量多則隆起呈紫色,如果不反復出血,數天后顏色逐漸變?yōu)榈S,一般十天左右可以消退至不留痕跡。
“球結膜下出血,本身不會造成失明等嚴重后果,但是一定要弄清楚它的出血原因。”眼科中心專家稱, 最常見的白睛混赤為眼部炎癥,如結膜炎、虹膜炎、急性青光眼等或外傷(眼外傷或頭部擠壓傷)所致,或可由酗酒、劇烈咳嗽、嘔吐、大便秘結難解等因素誘發(fā)。而自發(fā)的出血多見于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基礎病的老者。這類患者在發(fā)病時自覺癥狀大多不明顯,一般多為他人發(fā)現。出血量大時,眼睛可能有脹感,淤血沿眼球表層擴散,甚至引起眼瞼周圍皮下出現淤血斑。
提醒:反復發(fā)作警惕全身系統疾病
“白睛混赤雖沒有眼底出血那么危險,但有基礎疾病或反復出現癥狀者,一定不能忽視。”眼科中心專家提醒說,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腎炎、血友病,某些傳染性疾病如敗血癥、傷寒等也會引起白睛混赤。
不過,因全身性疾病導致白睛混赤的患者往往雙眼都出現癥狀,還可能伴有全身皮下出血斑。而相當多的老年患者球結膜出血則與血管硬化有關,其出血原理與出血性中風(腦溢血)是相似的,只是部位不同、預后也不同而已。出現這種癥狀,可以說是給身體健康敲響了警鐘。
而在治療方面,出血量少者很快可自行消散,建議剛出現癥狀時可以適當冷敷眼睛,兩三天后可酌情熱敷以促淤血消散。
為避免再次出血, 及早查明病因。若是由劇烈咳嗽、嘔吐、便秘、酗酒、外傷等因素所致,應盡快消除和治療相關病因。若是由眼部不同的炎癥誘發(fā)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滴相關的眼藥水。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除了結膜炎外,虹膜炎和急性青光眼都是急性致盲的眼病,患者 不要擅自買眼藥水自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
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